來源:人才深圳 發布時間:2022-12-23
“深愛你,圳等你”!11月1日,深圳迎來第六個“人才日”。當天上午,“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在會展中心梅花廳舉辦。5位頂尖人才和2位本土人才圍繞“向上向善向未來”主題發表精彩的主旨演講,奉獻了一場思想盛宴,彰顯了深圳放眼全球、對標一流、廣聚天下英才的開放姿態和寬廣胸懷。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王永錕的精彩演講
大家好,我是王永錕,一名創業者。在深圳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深圳的土特產是人才,盛產企業家。我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是創業者。剛才六位演講嘉賓在我眼中都是閃閃發光的明星。
我是深圳千千萬萬創業者的一員。很多人說分辨一個人是否是創業者的方法就是聽他描述自己夢想的時候,眼里是不是有光!我不是個天生的創業者,我被點亮,是受到一位導師的指引。他今天也在場,就是第一位演講的李澤湘老師。
我是東北人,來自黑龍江中俄邊境的一個小鎮——鶴崗。小時候家有一臺黑白電視,只能收到兩個臺,鶴崗臺和哈爾濱臺,那時候,哈爾濱就成了我最向往的城市。
18歲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在網上第一個搜索的就是哈爾濱,恰好看到一條新聞,哈工大機器人戰隊在日本東京獲得了世界大學生機器人比賽的冠軍,照片里一群大學生身披國旗的畫面,深深震撼了我。大學生也可以出國比賽?學理工科也有機會身披國旗站在世界級的領獎臺上?我反反復復讀了幾遍,看得出神,屏幕里每個字仿佛都在發光。于是我查了所有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填報了哈工大,最后被自動化專業錄取了。
機器人隊的篩選很嚴格,為了加入,我大一就開始準備,參加了幾乎能夠參加的各類比賽。最后在大四那年如愿加入了機器人隊。在籌備了一整年后,參加了國內選拔賽,很可惜最后只拿到了亞軍,沒能獲得代表中國出征的機會,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我開啟了創業的前奏。
很幸運的是,在2013年大四結束的夏天,在那次機器人比賽的現場,湖南長沙國防科技大學,我第一次見到了李澤湘老師,作為機器人比賽的顧問,李老師在賽前給我們講解了新工科的內容,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在李老師的描述中,我腦海里浮現出工業高度智能的場景,心里一下子升騰起莫名的激動。如果有一天,我掌握的技術真的能跟世界在同一起跑線上,為這個時代貢獻一份力量,對于一個工科生來說,還有比這更酷的事嗎?
比賽結束后的宴會上,李老師的一位學生登臺演講,戴著鴨舌帽,非常低調,臉都看不清,唯獨記得他講到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他想像鳥一樣在天上飛翔,俯瞰這個世界,所以他立志要做一雙會飛的眼睛。當時我就被這句話擊中了,這太燃了!后來,他的無人機成為了那雙會飛的眼睛,讓無數人在天空中俯瞰過這個世界。
碩士畢業的時候,我決定創業了,放棄了繼續讀博和頂級企業的offer。除了受到李老師的啟發,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原因,創業可以說是在放棄了無數種人生的可能之后,孤注一擲的選擇。
決定創業僅僅是個開始,創業路上的孤獨、艱難、無助、迷茫,創業者都會經歷,但創業永遠在路上。
我們在學校的創業園里,一個12平米的辦公室,5個大學生,正式開始了創業生涯,起了個名字,叫斯坦德機器人。
剛開始,除了決定要做機器人外,其實還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只是因為我們掌握了一點自動駕駛技術,就想著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自動化的。在我們討論到底做什么的時候,恰好看到國家發布的《智能制造2025》的發展規劃,里面寫著為中國制造業提供智能化的移動機器人,用在工廠里。
上學的時候課本里,工業機器人這個詞默認等于機械臂,目前世界上代表工業機器人最高水平的有四家企業,兩家日本的兩家歐洲的??粗@份規劃,想著衣服背后印著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里的“工業”這兩個字,我們決定,就做這個,做工業里的機械腿,讓機器人在工廠里跑起來,成為新時代的世界級機器人企業。
在研發機器人樣機的初期,機械加工、電子零部件采購、電路板制板都是在網上,因為要經常修改調整,所以來回郵寄總是影響進展。后來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些零件都來自一個地方——深圳?;叵肫鹪谏钲诠ぷ鞯耐瑢W說,深圳是創業的天堂,有最方便的智能硬件供應鏈、各行各業的技術大牛、還有海浪沙灘,四季如夏。在哈爾濱零下二十幾度的冬夜里,我們想:要不,去深圳?看看傳說中最努力的城市什么樣?
2016年2月12日,大年初五凌晨1點,飛躍3000公里,我們5個人背著包,拖著行李箱,降落在寶安機場。很快我們到了住的地方,沒有被褥,蓋著衣服,枕著書包,就這樣度過了在深圳的第一晚。
住的地方離公司不遠,走路五分鐘。當時辦公室的桌椅、沙發、空調都是撿來的,一位創業的師兄搬新辦公室,知道我們也是創業的,讓我們隨便挑。去搬家具時,看著他工廠在一車車地出貨,心想什么時候我們也這樣,就成功了。后來漸漸有其他小伙伴加入,我們買了4張上下鋪換掉了原來的床,大家同吃同住,一個月2000塊工資。
創業總是起起伏伏,我們辦公的地方也是搬來搬去,漸漸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工廠。然而創業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就可以成功的。我們沒有工作經驗,輕視了研發工業級的產品的難度和周期。剛來深圳不久,我們完成了一輪3000萬的融資,可公司在快速擴張后,主力產品的迭代速度卻慢了下來,年底資金很快就要燒光了,最多也只夠支撐3個月。
我們把辦公室退掉,所有人搬到工廠里去辦公,沒有空調,夏天很熱,每人一把風扇。破工廠擺滿電腦的樣子像個網吧。那是公司最大危機的時刻,但我們堅信在這個領域我們的技術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做不出來,就沒有人能做出來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年,成功完成了產品的迭代。后來我經常帶大家回到那個舊工廠,我跟大家說這就是深圳版的車庫創業。唯有熱愛,可抵炎炎夏日。
當我們產品開始走向市場,批量生產交付的時候,又因為不懂生產,公司也曾數次被卡在了危險邊緣。有一次,我們供應鏈出了問題,大批貨物因為一項進口的零配件缺貨,無法完成裝配,積壓了大批的半成品,卡住了2個多月,現金流周轉非常緊張,我們也拖欠了其他零部件供應商很多款項。那段時間,我最怕接供應商電話。突然有一天,一個核心供應商老板一定要約我見面聊聊,我查了查欠他們的款項,戰戰兢兢地去見他。沒想到見面后,他沒跟我要錢,也沒要任何保證,反而說:“永錕,聽說你們最近資金遇到些困難,沒事的,我也創業十幾年了,這種情況遇到過幾次。我給你對接幾個機構,都是之前幫過我的,你試試,不行我再幫你找別的?!弊屛姨貏e感動。
這大概就是深圳的魅力,創業者無處不在,地鐵里、寫字樓里、咖啡店里、甚至在樓下的豬腳飯快餐店里,跟人談夢想都不是一件讓人覺得尷尬的事。永遠有人理解你、支持你、愿意幫助你,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孤獨。
最早起名斯坦德時,STANDARD ROBOTS,就是期望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標準。物流是制造業的血液循環系統,我們希望通過移動機器人集群技術為工業裝上腿,引領工業柔性變革,點亮全球智能工廠。當我站在工廠里,看著上百臺我們自己研發的機器人縱橫交錯、運行自如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未來。我始終相信,等到中國智能制造實現的那天,一定有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提供著世界上最先進最可靠的技術。哪怕那家公司不是我們,但我們推動著行業的變革,這就足夠了。
今年我31歲,創業7年。我們所做的事情,我們所待的地方,并不光鮮亮麗,也并不引人注目,很少人了解工廠,更不理解工廠里機器人是在干什么。創業導師們總喜歡說年輕人創業不要做To B,尤其是不要在沒有資源、沒有經驗、沒有人脈的時候進入工業這個領域。我們所做的這個領域,國內外是同時起步的,在這條道路上沒有路標、沒有前輩,想要在這條人跡罕至的領域里走出一條標準之路,只有一個深深的信念,那就是國家需要。需要一批批年輕人沖破荊棘,望著遠處智能制造的燈塔,蹚出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而深圳最神奇的一點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就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
回想起7年前,剛來深圳時的自己,站在天橋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對著同伴立下豪言壯語:聽說深圳的平均年齡三十一二歲,那就是這座城市最多的一群人,等我們到了這個年齡,就成為了建設這座城市的中堅力量。我們在想什么,這座城市就在想什么;我們在做什么,這座城市就在做什么;我們什么樣子,這座城市就什么樣子。
我喜歡在深夜漫步這座城市,我經常想,曾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是如何從荒蕪之地建設出這座城市。我們何其有幸,在最好的青春年華,遇到了這樣的時代。
我們有幸遇到了這樣的時代,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我們會繼續沿著那群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年輕人的腳步,用我們理想信念,點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