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們這樣走過;2023,我們昂首前行

來源:深圳特區報、深圳發布 發布時間:2023-01-04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深圳全市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主線,堅定扛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新時代歷史使命,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深圳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黨的二十大已擘畫嶄新的發展藍圖,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剛剛拿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圳“施工圖”:牢記深圳經濟特區的使命任務,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而努力奮斗。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本文通過梳理關鍵詞,回看2022這不平凡一年中深圳的奮進足跡,展望這座城市錨定的新方向新目標,書寫深圳人在新時代新征程拼搏奮進,奮力創造新奇跡、展示新氣象的擔當與作為。image.png

2022

我們這樣走過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貫穿深圳2022全年工作的主題主線。

2022年,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深圳廣泛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模范機關創建實際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主題行動,開展“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等主題宣傳,全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深圳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第一時間召開各級黨組織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宣講會、報告會、研討會、培訓班等專題學習貫徹,第一時間印發全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通知、總體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通過廣泛開展學習培訓和宣傳宣講,迅速在全市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

12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召開,對全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再部署再推動,指出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堅定扛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新時代歷史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雙統籌

5個“30條”助實體經濟渡難關

2022年,各種超預期因素的疊加和交織,給深圳經濟帶來較大影響。

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中央、省一攬子助企紓困、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并結合深圳實際情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重點、有節奏地出臺實施助企紓困、工業增速提質、聯動生產端促消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等5個“30條”政策。截至目前,這些政策為企業減負超過150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750萬家次。

實體經濟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深圳以紓、降、補、保、促、幫“六字真經”,全方位加大中小微企業紓困力度,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影響。

為奪取“雙統籌”“雙勝利”,深圳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確保各項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并根據復雜多變的新形勢適時“出新”,制訂出臺新的穩增長、促消費政策。

臨近年底,深圳再度密集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各區也打出惠企紓困政策“組合拳”,與市一級政策形成聯動、配套和呼應。

image.png

發展環境

開啟優化營商環境5.0版改革

近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近年來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迭代推出了營商環境1.0至4.0系列改革政策,從先行先試到全面落地,改革舉措在全市“遍地開花”,為經濟發展帶來了眾多新變化。

5月7日,深圳市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深圳市建設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深圳優化營商環境5.0版改革開啟,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致力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最佳首選地。

深圳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發展開路護航,2022年綜改試點首批授權事項全面落地,10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的通知,推廣借鑒的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共18條。

image.png

市場主體活力

10家深企入圍世界500強

8月3日,《財富》雜志在其官網全球同步發布2022年世界500強排行榜。深圳一共有10家企業入圍,較去年增加2家。分別是中國平安、正威集團、華為、騰訊、招商銀行、萬科、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深投控、比亞迪、順豐。其中,比亞迪和順豐首次上榜。

9月6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深圳29家企業上榜,位居全國城市第三。在“研發投入前十名企業”榜單中,華為以1426.66億元位列榜單第一。

9月7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廣東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有51家,其中,深圳占25家,占比49%。

截至目前,深圳已有445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小巨人”,各級專精特新企業超3800家,市場主體活躍。

image.png

制造業立市

面向未來布局“20+8”重點產業集群

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重要政策文件,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穩住制造業基本盤,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意見》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與之相配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8個區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各區加大土地整備力度,按計劃釋放工業用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夯實“20+8”產業集群“地基”。

image.png

可持續發展

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

在深圳建設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福田紅樹林濕地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等相關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雙區”建設中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2022年,《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進入最后申報階段,《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深圳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1-2035年)》等一批重要專項規劃獲批實施?!渡锒鄻有怨s》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深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案例,先后在兩個階段高級別會議中向全球推介,獲得“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國際殊榮,入選“自然城市行動平臺”。

image.png

創新驅動發展

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深圳力量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當地時間9月29日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下稱《報告》)。在世界5大科技集群中,中國獨占兩席,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北京分列第二、第三?!秷蟾妗分赋?,中國的創新與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正向關系,創新投入轉化為更多更高質量的創新產出。

過去一年,深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科技領域綜合改革,4項改革試點事項、3項首批授權事項全部落地見效。重塑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整體效能,出臺實施基礎研究相關規劃,建立穩定、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建設加快,布局建設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省實驗室、10家市級基礎研究機構、34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形成梯次接續的實驗室體系。以主陣地作為加快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9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礎設施建成試運行,超算中心二期、鵬城云腦Ⅲ開工建設。

image.png

傳統產業升級

“老字號”變身“新潮牌”的時尚之路

步入金秋十月,以時裝、鐘表、眼鏡等為代表的深圳“老字號”,頻頻登上央媒省媒的報道,并借力網絡走向海外。僅人民網推出的英文原創稿件《眼鏡、珠寶、皮革、家具:深圳時尚之都正在崛起》等,就被新華網、光明網、美聯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德國財經等300家國內外媒體轉載報道。

為助力傳統產業升級,深圳啟動了時尚產業宣傳推廣系列活動,時裝、鐘表、眼鏡、家具、皮革、黃金珠寶等傳統優勢產業“輪番上陣”,通過講好產業故事、推廣產業聲音、打造產業品牌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對深圳傳統優勢產業推廣“營銷”,讓深圳傳統產業集體“出圈”,讓“深圳品牌”深入人心,通過營銷產業、宣介城市,不斷擦亮深圳金字招牌、提升城市軟實力影響力號召力。

image.png

深圳市眼鏡行業協會供圖。

高質量投資

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2022年,深圳已舉行多批次重大項目新開工啟動儀式。第一季度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活動上,共有245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約2354.7億元;第二季度新開工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化項目、東部電廠二期等200個項目,總投資約1624.4億元;第三批共啟動了包括邁瑞龍華基地在內的109個項目,總投資約1012.5億元。

臨近年底,重大項目仍在持續“上新”。12月10日,深圳啟動2022年12月新開工項目,247個項目總投資達3775.3億元,2022年度計劃投資約222.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領域及民生領域項目占比最高,合計154個項目總投資近1842億元。

2022年1-11月,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895.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9.0%,提前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image.png

現代文明之城

涵養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

當前,深圳正全面實施文化軟實力躍升行動,爭創首屆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

不久前,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讀時代新篇、創文明典范”為主題,以260多項、2300余場閱讀文化活動潤澤市民文化生活。第九屆深港雙城雙年展、第十八屆文博會、第十八屆創意十二月等活動在歷年成功舉辦的基礎之上繼往開來。此外,深圳多部文藝作品喜獲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全市文藝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暨深圳市文聯第八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均為培育文化的厚度,涵養城市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努力創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高品質生活,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影響力注入了堅實動力。

image.png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打造“深圳創投日”新IP

創投行業是促進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助推器”。11月8日,“深圳創投日”啟動大會暨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揭牌儀式舉行。以月度為節點,將每月的8日作為重要活動日,首站在南山啟動后,逐步深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戰略平臺及各區舉辦。高頻舉行、深入對接決定了“深圳創投日”將推動資本引擎進一步落地發力。

“深圳創投日”IP首次亮相即出圈,將立足深圳、輻射大灣區、鏈接全球,努力打造成深圳金融的重要名片。

image.png

產業空間保障

“工業上樓”夯實制造業“底盤”

11月16日,深圳市加快“工業上樓”廠房空間建設簽約儀式舉行。按照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深圳連續5年向企業提供“工業上樓”的高品質、低成本、定制化產業空間,切實降低企業用房成本,提振企業投資信心,全力推進“20+8”產業集群落地生根,夯實深圳制造業“底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一直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提出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戰略,相繼發布“20+8”產業集群、工業“30條”等政策,持續夯實制造業“基本盤”。

目前,深圳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于奠定城市中長期產業競爭力基礎,破解空間難題,正積極推進“工業上樓”工作,打造“垂直工廠”,大規模提供優質、低成本的城市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國際一流的新一代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型制造業園區。

image.png

民生大小事

地鐵進入“500公里時代”

交通是助推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是與群眾緊密相關的民生事。2022年,深圳以建設交通強國城市范例為目標,軌道交通建設全面發力,迎來豐收“大年”,全年有地鐵11號線福崗區段、14號線、6號線支線、12號線、16號線先后開通運營,新增里程總計128公里,成為深圳歷史上地鐵新增通車里程最長的一年。截至年底,深圳將有17條地鐵通城,總里程達到546.85公里,上升至全國第四位。

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我市三大高中園迎新、保障房建設加速以及體育場館實現“一鍵預約”等民生實事紛紛落地,也讓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再次提升。

image.png

招商引資

全球招商大會擦亮“金字招牌”

匯開放活力,聚創新動能,時至歲末,深圳再次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12月9日,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在五洲賓館舉行,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知名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專業服務機構代表,重點商協會等代表齊聚,交出優質招商成績單——洽談簽約項目達315個,涉及投資總額達8790億元,一批重大項目現場簽約。開放的深圳,正描繪出更開放的未來。

舉辦全球招商大會,是對42年來廣大企業為深圳高速發展所作貢獻的致敬,也是對全市2022年招商成果的檢驗和展示,更是面向未來奮力前行的鄭重宣示,宣示深圳重商親商的鮮明態度,宣示深圳面向全球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滿腔熱情,宣示深圳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信心。

image.png

招才引智

科學大牛加盟深圳

從埃菲·杰曼諾夫到顏寧,一個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大牛紛紛加盟深圳。這一年,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先行示范區的擔當作為,勇于改革、不斷創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機遇,奮力開創新時代人才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深圳貢獻。

據統計,2022年,深圳新增全職院士17人,總量達91人,各類人才總量超677萬人。正如埃菲·杰曼諾夫感慨的那樣:“政府對人才的支持力度是深圳多樣化和全球化的原因。我從沒見過哪座城市擁有像深圳一樣的支持力度?!?/p>

image.png

2023

我們昂首前行

中共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2年12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召開,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總結2022年以來工作,研究謀劃深圳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建設,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全會指出要深刻認識深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使命責任、目標定位,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牢記深圳經濟特區的使命任務,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圍繞新的目標定位,全會就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作出重要闡述,并就深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作出了十項重點工作安排,指出要以最大力度、最實舉措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實現新跨越、開創新未來。

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深圳要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行動著力實現從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到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的提升,在國家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加快推動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不斷提升。

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的抓手,關鍵在于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立足深圳特點,通過持續努力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消費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此外要大力培育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綠色經濟、服務經濟、飛地經濟、樓宇經濟、海洋經濟等經濟形態,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image.png

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實現了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當前,深圳有基礎、有條件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慣例、國外經驗與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涵養城市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努力創造便利溫馨高品質生活氛圍,讓深圳這座青春時尚之城成為創業創造的熱土、美好生活的家園、綠美滿目的花園、幸福和諧的樂園,把深圳這座奇跡之城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欣欣向榮。image.png

面向全球“雙招雙引”

抓招商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深圳堅持面向全球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以雙招雙引的堅定性、確定性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圳提出,面向全球開展“雙招雙引”要突出大項目,突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突出吸引和利用外資,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支持優勢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此外,繼續高標準辦好全球招商大會,讓全世界更多資本、產業、人才匯聚深圳,形成資源要素大進大出的繁榮局面。

image.png

新經濟形態

伴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應用,各地不斷總結出一些富有成效的新的經濟形態,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全會指出,要大力培育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綠色經濟、服務經濟、飛地經濟、樓宇經濟、海洋經濟等經濟形態,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深圳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區域總部、研發總部、貿易總部等各種總部企業和機構落戶深圳,提升總部經濟集聚度。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數字之都。大力發展平臺經濟,更多引進一大批平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加快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大力發展服務經濟,發展工業設計,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拓展經濟發展規模。大力發展樓宇經濟,把每一寸土地都成功利用起來,以樓宇為依托聚集各類服務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海洋經濟、海洋產業、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image.png

教育強市科技強市人才強市

為了把現代化建設的地基打得更穩更牢,深圳堅持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會指出,要堅持突出重點、協同推進,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科技強市和人才強市。

深圳將強化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主陣地作為加快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等重大平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增創人才發展新優勢,用好用活各類人才,打造最好的人才生態。

image.png

攜手建設世界級灣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深圳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全省和全國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圳提出將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服務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攜手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具體來說,一方面通過持續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創造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提升面向全省全國服務內地的實力和本領。一方面深化深港之間更緊密更務實合作,加快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前海、河套、沙頭角等重大合作平臺,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發展戰略的對接和協作,加大在產業、科創、教育、醫療以及眾多領域的交流合作。

此外,深圳還將深入推進廣深“雙城聯動”,加快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加強與省內有關各市的產業合作,深化與省內外各地的對口協作,強化與全國各重要經濟區域的戰略協作,在全國全省一盤棋中更好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

image.png

宜居、樞紐、韌性、智慧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全會指出,要堅持全周期管理意識,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

深圳將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打造宜居、樞紐、韌性、智慧城市。具體包括強化城市空間規劃引領,促進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高水平推進城市建設,以繡花般功夫持續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等。image.png

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邊小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深圳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讓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深圳將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實開展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邊小事,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認真落實省委提出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育兒、交通、食安、消保、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堅定朝著“民生七有”的目標穩步邁進,著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桿。image.png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會指出,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圳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

深圳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國際紅樹林中心”籌建工作,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努力為全國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深圳最大貢獻。

image.png

盤點這一年的關鍵詞

看到了深圳人與這座城

共同奮進的足跡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

2022,再見!

2023,加油!


2018年最新a片在线播放,a片免费看欧美,美女打飞机亚洲专区,最火视频天天喷天天艹天天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