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發布時間:2023-10-27
10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睘橹黝},闡述未來一年的施政方針和措施。今年的施政報告亦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涵蓋鼓勵生育、土地房屋、運輸基建、基層津貼、教學資助等。
其中,和深圳相關的多方面內容備受關注。
在25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后,圍繞相關重點內容,深圳衛視獨家采訪了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張欣宇。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表示,他注意到,施政報告中提到“與深圳共同推進河套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協同發展”,他認為,這十分有助于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
“我很期待,深港兩地能夠更好地融入在一起,包括人流、資金以及一些科研樣本等等,都能夠無縫地對接。這樣就能夠體現香港融入國家的態勢,同時能夠發揮得到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p>
此外,陳祖恒也十分看好深港兩地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吧钲谟泻芎玫娜瞬艑I,還有完整的產業鏈,規模也比較大。而香港‘一國兩制’的環境,具有更好的國際化能力,在法律等等方面和國際接軌程度更高。香港加深圳拼在一起,我覺得才是一個‘無敵’的方案,是別的地方很難去取代的?!?/p>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本次施政報告很系統性地把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進行再梳理,并且在梳理的過程當中,明確了一些新的定位。而且他注意到,“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香港跟深圳的協同發展。
“每一個區域都有對應。深圳的西面到深圳東面,其實大家都是有配合和協調在當中的。比如,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主要是跟前海做對應;創科的發展主要是跟南山、福田做對應;羅湖口岸、香園圍口岸未來做一些商貿消費,其實也是跟本身羅湖的定位做對應;最東面的沙頭角康樂休閑,包括未來體育健康設施的發展,這其實也是跟鹽田的很多產業做對應?!?strong style="text-align: center;">施政報告:
與深圳共同推進
河套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協同發展
本次發布的施政報告當中,關于“與深圳共同推進河套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協同發展”方面的內容篇幅很多。
施政報告提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今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為深圳園區定下發展定位。香港特區政府全力支持,并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包括: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如預先登記、利用科技簡化園區往來,包括研究以人面識別技術達到無感過關;便利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采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利用香港匯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河套合作區工作;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例如對接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等。
施政報告提出,會把北部都會區(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間規劃,對接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并與香港科技競爭力的布局充分結合,為河套合作區未來發展作前瞻性規劃。新田科技城約600公頃發展土地中的一半為創科用地,會確??缇郴ㄅ涮?、土地審批、公私營合作等政策積極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施政報告還提到,明年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臺,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包括科研人員、配套服務、數據庫、樣本庫、實驗室等,并與深圳市政府商討,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
施政報告: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將深度對接深圳城市規劃
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對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特別是深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合作與協同發展十分重要。
施政報告提出,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新引擎,其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香港特區政府將于短期內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
北部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為:
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并憑借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創新科技地帶──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為創科發展的樞紐;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占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并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
藍綠康樂旅游生態圈──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帶動康樂及旅游發展。
施政報告多處提及深港合作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還有多處內容與深圳、深港合作息息相關——
01 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范圍
施政報告提出,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繼續善用前海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措施,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范圍,包括推動香港有限合伙基金獲得前海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QFLP)的資格、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以及在明年上半年內與深圳共同設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為促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合作、金融人才交流等提供建議。
施政報告還提出,擴展內地企業使用香港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推動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至適用于整個大灣區。
02 文體旅游合作更多樣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舉措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將設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與深圳市文物局合作,展覽介紹港深兩地共同抗戰的事跡。
施政報告還提出要建設沙頭角文化旅游區——明年初起,逐步開放沙頭角禁區(除中英街),首階段容許游客從網上申請許可證進入沙頭角游覽,推廣沙頭角和鄰近外島的文化生態旅游。特區政府會與深圳市政府共同研究香港沙頭角和深圳沙頭角發展文化旅游區的可行性,包括研究讓兩地旅客更便利進出旅游區的安排。
03 加深醫療合作
施政報告提出,香港醫管局會重啟醫院認證計劃,確保管理及服務達到國際水平,并支持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水平。香港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施政報告提出明年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范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目標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試點,也會涵蓋例如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施政報告還提出,于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香港市民策略性采購醫療服務,舒緩香港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縮短市民輪候時間。
04 重要政策、舉措即將發布
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今年底前啟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公務人員的交流計劃。此外,根據施政報告介紹,特區政府于短期內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